應惟偉認為,文物保護的意義在于能夠促進中國歷史文化傳承和中外文化交流。文物是文化傳承的載體,也是文化交流的載體。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大量的文物保護工作需要我們去做。泰康作為一家世界500強企業,一直關注、支持文物保護相關的公益事業。
從2016年開始,泰康攜手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積極參與了“薪火相傳”、亞洲文化遺產保護基金等專項文保公益項目。“相信通過這樣一系列公益活動,讓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文物保護工作中,公眾也將有更多機會通過文物來認識、學習和傳承中華優秀文化。我們也能為推動歷史文化研究、弘揚傳統文化、提升公眾文化體驗做出貢獻。這是一件非常令人自豪、有意義的事情,也體現了泰康回饋社會,服務民生的責任和擔當。”應惟偉說。
2021年,亞洲文化遺產保護基金成立。泰康作為發起人之一,持續關注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亞洲文化遺產保護基金發起吳哥守護人、巴米揚守護人、亞洲文化遺產教育網絡等公益項目,產生了良好的品牌效應,為亞洲的遺產保護、公眾教育做出了貢獻。
應惟偉認為,亞洲文化遺產保護基金的成立,能進一步凝聚國際文化遺產保護共識,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合作,促進亞洲文明交流與互鑒,號召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亞洲文化遺產的保護,激發亞洲文明活力。
據應惟偉介紹,2003年,泰康設立藝術部門泰康空間,主要做藝術品收藏和藝術公益。通過贊助和推動中國當代藝術行業發展,支持年輕藝術家實驗探索,參與藝術行業生態建設。小步慢走的泰康空間,用20年時間成長為泰康美術館。作為泰康美術館的孵化器,泰康空間成功打響了“泰康”品牌在藝術界的公信力和影響力,空間所肩負的不僅是研究功能,還有更多為企業的服務以及社會責任。
截至2023年底,泰康藝術事業累計支持藝術家和學者900余位,舉辦公益展覽和活動260余場,發布藝術出版物54本,覆蓋觀眾50萬余人次,展現泰康直接服務藝術家群體長期、持續的公益工作的成果。
泰康保險集團創始人、董事長陳東升的事業起始于藝術行業,創辦的首家公司是嘉德拍賣,這是新中國第一家藝術品拍賣行。如今從頂層空間、泰康空間到成立泰康美術館,陳東升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回饋藝術,支持和推動中國藝術走向繁榮。創辦泰康美術館、資助年輕藝術家,都是推動中國藝術復興、中國文化繁榮的具體舉措。
縱觀全球發展的歷史,經濟崛起后,文化的繁榮一定是隨之而來。不管是歐美發達國家博物館,地方政府博物館,再到私人博物館、企業博物館、全球著名的金融企業都有系統的收藏。有了這樣一些認識,泰康就扎扎實實地設置泰康空間這個部門,開始進行企業收藏。泰康可以說擁有國內一流的企業收藏,扎根于本土是泰康收藏的一個清晰指向,入藏的作品既是藝術史體系的構成要素,也是本土歷史的重要載體。泰康非常注重藏品的歷史與學術體系化價值,是以中國現當代的油畫為主,在這個領域構建了自己的收藏體系,背后是我們的學術體系和學術思想,由此實現1+1>2的價值提升。2015年,泰康收藏作為中國內地唯一案例,被收錄進德意志標準出版社的《全球企業收藏》中。
泰康美術館,在學術定位上聚焦20世紀以來的中國近現代美術、當代藝術以及朝向未來的新藝術,強調以歷史觀的方法看待、研究和收藏當代藝術;希望梳理并呈現一百多年來中國藝術與時代發展的關系,從美術的角度反映中國近代以來波瀾壯闊的歷史。
泰康美術館未來不僅會對社會有所貢獻,對于泰康高凈值客戶的修養提升,對于藝術鑒賞的品味的塑造都會有幫助作用。另一方面,泰康美術館帶著泰康空間的歷史積淀,會成為一個開放的、利他的、屬于公眾的藝術平臺,連接藝術的創造者和欣賞者,承載更多行業推動和社會教育責任。
泰康美術館的英文簡稱是TAM。應惟偉解釋說,拼音就是“他們”,他們是藝術愛好者、欣賞者,是需要普及藝術修養、藝術素養的社會公眾。我們在泰康美術館成立之后,做了很多公益的工作,比如邀請北京面向打工者子弟的蒲公英學校的孩子們到泰康美術館來,請他們參觀美術館的開館展,并請專家為他們講解藝術。做這些事情讓我們非常自豪,泰康美術館作為一家為社會公眾服務的藝術館,用藝術力量體現泰康的社會價值,展現泰康的向善力量。
應惟偉表示,在公益領域,泰康踐行的是一條商業與公益相輔相成的發展之路。十多年來,泰康堅定布局醫養事業,堅持用市場經濟的方式方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并依托溢彩基金會,系統開展適老化公益項目,解決市場不能解決的社會問題。
我們體會到泰康在公益領域積極作為有三重意義:解決問題、方法引領、價值倡導。
泰康保險集團創始人、董事長陳東升先生有一句話,“我們要用市場經濟的方式和方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泰康保險集團做生意的初心是為人民服務,是用市場經濟的方式、方法做生意。商業與公益是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關系。在泰康不斷堅守商業向善價值觀的過程中,也深化了商業發展的路徑。公益和商業是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的關系:成功的商業運行是企業做公益的前提與物質基礎,公益才能高品質、可持續;有了公益,商業才能更好的長期發展。
泰康作為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在公益領域的投入有目共睹。近年來,泰康已逐步建立起溢彩助老、公共衛生和鄉村振興三大領域的企業社會責任框架體系。應惟偉介紹:
第一個板塊是溢彩助老。泰康2018年發起設立了泰康溢彩公益基金會。“溢彩千家”公益計劃通過賦能和幫扶兩種模式,計劃十年間在全國范圍內資助一千家養老機構。截至目前,已經累計資助養老機構369家,覆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持續幫助各地老人享受高質量的晚年生活,其中有7萬多老人直接受益。“溢彩培訓”則針對養老產業人才短缺問題,為社會培養輸送有專業知識和能力的養老從業人員,目前累計培訓8.2萬人次,培訓項目既有線上、也有線下,通過培訓大大提升了養老產業人員的服務水平。
應惟偉說:“我們希望先慢后快,前面先打磨得更有效率,后面會快一點。同時,希望通過溢彩培訓,提高養老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提升他們的職業自豪感,提升他們的收入水平。在龐大、復雜、持久的養老服務需求面前,泰康溢彩的步伐從發力養老機構開始放眼社區。”
針對數量龐大的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群體,泰康在北京市民政局的指導下,開展了養老智慧聯合體的項目,賦能社會組織扶助各類困境老人近3萬人次。與此同時,泰康聯合智庫、政府創建單位社區智慧養聯體,為社區構建覆蓋衣食住行、醫養娛教、臨終關懷的一站式為老服務體系。第一站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目前已拓展到湖南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和人民日報金臺路社區。
在中國健康和養老問題是社會普遍關注的民生問題。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超2.97億。從2007年開始,泰康保險集團探索進入養老行業,經過廣泛的調研和論證,確定了投資建設并且長期持有大型“持續照護養老社區”(CCRC)。這種業態實際上是從美國先發展起來,我們在美國做了考察,認為CCRC的這種持續照護養老社區是非常好的商業模式。2009年,泰康保險集團獲得首個保險資金投資養老社區的資格。目前泰康已經在中國34個核心城市布局了39個養老社區項目,其中有20個養老社區項目已經投入了運營,在住居民超過1萬1千人,成為高品質養老的代表。
從2012年開始,泰康推出了相關保險計劃,提供“保險資金+養老社區”的一攬子解決方案,把虛擬的保險與實體的醫療養老相結合。目前“幸福有約”保險計劃客戶超過了20萬,這款產品成為經過市場檢驗、得到市場認可的養老金融解決方案。“保險+醫養”是泰康的戰略特色,經過16年的探索,已經成為保險行業的一種典型模式。在新的發展階段,這一模式豐富了保險行業的內涵,讓保險行業成為解決健康和養老問題的民生行業,成為滿足大眾養老需求的重要力量。
第二個板塊是公共衛生。2020年,泰康保險集團發起設立泰康溢彩公共衛生及流行病防治專項基金,簡稱“溢彩公衛基金”,資助在公共衛生和流行病防治領域的教學、研究、應用,加強公共衛生及流行病防治人才隊伍等方面的建設。泰康每年會發布申請指南,面向社會公開征集資助課題。目前,泰康資助了近30個研究項目,資助了大量的醫學、公共衛生領域的研究團隊,也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這個工作我們會長期開展資助下去。
“溢彩公衛”除了資助這些研究項目外也資助了很多優秀的一流大學醫學院。比如2021年向武漢大學捐贈10億元,設立“武漢大學泰康醫學與教育基金”,建設武漢大學泰康生命醫學中心與泰康醫學院,助力武漢大學建設一流醫學和生命科學學科。也資助了華中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相關學校的醫學領域研究。
第三個板塊是鄉村振興。泰康保險集團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集合產業和公益力量,投身美麗鄉村建設。依托產業布局優勢,泰康在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湖北省京山市、浙江省杭州市徑山鎮以及云南撫仙湖等地,把文旅紀念園與鄉村振興結合起來,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帶動農民增收。
另外,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后,泰康溢彩公益基金會積極與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進行結對幫扶,在其中的6省10縣落地實施“溢彩千家養老機構資助項目”,資助養老機構、開展“一根拐杖防跌倒”項目等,給老人們進行防跌倒的公益講座,并給他們每個人送去一根拐杖防跌倒包,由此為推動10個重點幫扶縣養老事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應惟偉認為,公益的核心在于解決社會問題,但社會問題往往是市場或商業不愿意觸及。而泰康溢彩公益基金會作為公益機構,反而要去尋找這樣的社會問題并予以解決。
“商業向善就是以人為本、造福社會,富有責任感的企業才能行穩致遠。”應惟偉表示,泰康將秉持長期主義理念與人文關懷精神,踐行社會責任。一方面在自己的商業領域通過泰康方案,努力讓我們的客戶更長壽、更健康、更富足;另一方面,深入推進ESG管理與實踐,注重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持續服務國家戰略,關心民生所需,通過實施“溢彩公益計劃”賦能養老行業發展,推動綠色金融助力雙碳目標,探索鄉村振興創新模式,讓美好生活惠及更廣泛的公眾。總之,泰康保險集團在公益領域是長期主義者,會持續地發現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也會借鑒商業中好的方法論,持之以恒地看準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問題,持續做下去,踐行企業共贏的社會責任。我們相信,持續地做商業向善,持續地做公益,可以改善一個企業所處的社會環境,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是非常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