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的對撞機項目如何孵化出環保多元化領軍企業?
讓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奧海”碧波蕩漾,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只用三個月將騰格里沙漠污水凈化,他們有哪些“黑科技”?
員工“自定義”薪酬、企業規模體量實現跨越式增長,他們有哪些管理秘訣?
上市公司高管、跑馬健將、投資并購專家,他如何在多重身份中自如切換?
本期《上市公司訪談錄》,我們和高能環境總裁凌錦明聊了聊。
企業簡介:
高能環境(603588),脫胎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總資產超180億元。業務范圍囊括環境修復和固廢處理處置兩大領域,形成了以環境修復、危廢處理處置、生活垃圾處理為核心業務板塊的綜合型環保服務平臺。
訪談內容
一項技術“撞”出國內防滲領域鼻祖
新華網:高能環境由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墊襯工程處改制成立,從科研院所到企業其實是一次脫胎換骨。這個過程中,做了哪些比較重大的舉措?
凌錦明:我們原來成立的時候還在中科院旗下,是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后來改制為高能環境。
為什么有我們這個企業?就是因為有一個項目,叫正負電子對撞機。后來,我們把這項技術推廣到民用,主要是解決污染物的滲漏問題,在國內防滲領域,我們是鼻祖是可以說得過去的。
從科研院所到企業,我覺得兩者最大的區別就在于機制上的不同。中科院的基因我們給傳承下來了——那就是科學精神。同時,我們嫁接了市場機制,這樣就迸發出活力。
新華網:咱們有很多技術、專利,甚至還有博士后工作站,現在技術這塊貢獻率有多大?
凌錦明:我們公司真正的優勢就在于技術優勢。我們企業不管每一年的利潤是多少,研發投入從來不減,研發人員儲備也一直在增加。
新華網:科技的應用,尤其是大數據應用,在咱們這個領域能發揮多大的作用?
凌錦明:有很大的價值。首先,全國的廢棄物分布要采取數字化的管理;其次,廢棄物的走向,還有廢棄物到工廠后,怎么配合處理,都需要大數據。數字化對未來公司業務驅動越來越明顯。
新華網:中國在整個全球環保產業科技含量,是什么樣的一個位置?
凌錦明:我國環保產業起步相對較晚,相對于歐美發達國家大概要晚三十年。但是,我們發展得很快、學習能力強、應用場景多,在很多領域已經趕上世界領先水平了。
新華網:哪些領域的科技技術我們現在是全球領先的?
凌錦明:生活垃圾處理焚燒起源于德國,現在我國已經有差不多700座垃圾焚燒電廠,而且規模都大得多,我們追加的投入也特別多。現在,國外的垃圾焚燒發電廠主要裝備都是我國生產出口給他們。
新華網:我們有沒有一些明顯短板或不足?
凌錦明:起步晚就意味著我們的經驗積累沒有那么多。另外,我們的基礎研究還相對落后,這就有待于科研院所、高校在基礎研究方面盡快趕上來。
“我的薪酬我做主” 個性化方案動態調整
在采訪過程中,新華網主持人注意到企業大廳懸掛著兩塊展板。展板上特別標明了員工的漲薪幅度。
新華網:這名員工的月薪由兩萬元調整為十萬元?
凌錦明:這是我們公司的一項機制創新,叫“我的薪酬我做主”。薪酬不是公司給你定的,是根據你貢獻的一個比例去定。如果一年里提前完成年度任務,這個員工的薪酬就按業績指標乘以二,曾經有一個工作人員從一萬五漲到二十一萬一個月。
新華網:這個薪酬太有吸引力了。
凌錦明:對,你只要做出貢獻,薪酬馬上就體現出來。
新華網:舉個例子,現在十萬,第二年假如他表現不那么好怎么辦?
凌錦明:會下來,隨時都在動態調。如果,他后來又做出業績,有可能變成二十幾萬。這個機制我們在做個性化的方案,不僅僅是業務部門,職能部門都做。我們公司有一百多個個性化方案。你可以提自己的方案,說我今年做出什么業績,我要拿什么待遇,都可以跟公司來討論。
新華網:這就有一個管理問題,比如說,我自己的薪酬報了個數,那原來的團隊怎么辦?
凌錦明:一個部門有薪酬總包,根據每個人崗位不同又有一個比例。如果是職能部門就是按部門,你這個部門做出什么、業績是多少,每個人根據他的貢獻度。業務體系是針對個人的,員工做出多少,業績很容易算出來的,對應的是多少就是多少。
現在有一些商學院想把我們作為一個教學案例。我們公司定位于“創客+”平臺,讓員工成為企業的主人,每個人都是為自己工作。我覺得這是公司能夠持續增長的核心驅動力。
“企業上市不是目的,而是促進未來發展的手段之一”
新華網:去年起,環保企業扎堆上市,作為一個已上市的環保企業,您覺得這一現象會不會帶給行業一些變化?
凌錦明:確實,從去年以來到現在差不多新增了30家環保企業。但是企業上市不是目的,而是促進未來發展的手段之一。而有些企業是相反的,認為上市只是一個圈錢的手段,這不是正確的理念。
新華網:我們注意到,上市以后,環保企業大部分的市值整體不那么高。一方面全世界興起了環保浪潮,而一方面環保企業估值卻那么低,您怎么看這種現象?
凌錦明:我覺得市場上出現良莠不齊是必然的,最終大浪淘沙,留下來的企業一定會被市場認可。
新華網:咱們去年的年報,整體增長率在32%左右?
凌錦明:是的。
新華網:這樣的增長速度在高能環境來看是一個比較卓越的表現還是一個比較尋常的表現?
凌錦明:基本上是一個中性的表現。公司上市七年以來的復合增長率也是30%多。我們不猛踩油門,不猛踩剎車,我們注重可持續。
新華網:您覺得近幾年,特別是疫情期間應對市場變化,高能做對了哪些事情?
凌錦明:面對疫情的影響,我們只能盡量去適應,并在疫情緩解的時候,多投入一些時間,逐漸調整生產經營節奏,基本保持既定的增長速率。疫情也可以檢驗一個企業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新華網:疫情對整個環保行業影響挺大的。前一段國務院常務會議提了很多提振經濟的具體舉措。
凌錦明:這些舉措是很有必要的。鼓勵企業復工復產、降成本、減稅、緩繳社保,這些有利于企業恢復生產經營。企業要把困難轉化成內生動力,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獨特技術”護航火神山醫院醫療廢棄物處理
新華網:據我所知高能環境在疫情暴發以來參與了很多危廢處理?
凌錦明:武漢暴發疫情時,那年除夕接到通知,我們就有五十多名員工直接奔赴現場,參與雷神山、火神山醫院建設。我們還參與了火神山醫院的醫療廢棄物和污水處理。
新華網:在處理過程中,最大的危險是什么?
凌錦明:醫療廢棄物最大的危險就是它的感染性。所以對整個閉環管理要求很高。接收、轉運到最終處置都要密閉的環境,還要冷鏈運輸,對技術要求也很高。
新華網:這個里面有沒有什么“黑科技”?
凌錦明:我們有一個IT系統,把整個閉環管理起來,任何一個環節都是無縫對接的。每一項物料的來源、去向都是可追蹤、可追溯的。同時,不同物料的配制上有我們獨特的技術。所以,會確保整個流程非常可靠,就不會有次生的風險,這是最重要的。
新華網:讓您印象最深刻的環境污染治理是哪次?是怎么處理的呢?
凌錦明:騰格里沙漠治理。過去幾十年比較粗放地生產,廢水直接排到沙漠里面去了。我們接到任務以后,建立一個應急的污水處理系統,然后把污染的水在那個系統里面處理干凈,同時把土和沙都治理干凈,用三個月的時間就把它處理好了。
新華網:咱們現在廢水處理這塊也是重頭戲?
凌錦明:算是我們的業務之一吧。我們作為成功案例有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的龍形水系,奧海是我們承擔的。它也是再生水,清河水廠處理完以后,中水排那里,然后通過它的特種植物的吸收,水到那邊就比排出來的時候還干凈。
“相信長期持續投入一定會產生回報”
新華網:生活垃圾有可能變成哪些寶?
凌錦明:那就很多了。首先是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一噸垃圾大概可以發400度電,這是一項能源;第二,從生活垃圾里我們可以提取有用的金屬,例如銅、鋁、鐵,甚至金、銀。
新華網:咱們公司每年能夠通過這個環境治理發多少度電?能為公司帶來多大收益呢?
凌錦明:發電主要是通過生活垃圾,今年我們測算是14.3億度,大概9個億左右電費。一度電合下來是6毛5。
新華網:環保行業有個特點,投入其實挺大的,但是產出未必那么直接。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需要堅持,才能渡過這個難關。
凌錦明:首先我們是一家企業,要給投資者帶來回報。但同時,環保行業具有一定的公益屬性,要承擔社會責任。一家從事環境治理的企業能不能從優秀走向卓越,我不追求馬上取得回報,但我相信長期持續地投入一定會產生回報。這就能體現企業的戰略能力和洞察能力。只要是有利于社會,哪怕回報低一點,我們認為也是值得的。
新華網:前不久高能環境發布了ESG報告。這在環保企業里算是不多見的。
凌錦明:從2016年開始,我們一直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后來叫可持續發展報告,今年叫ESG報告。實際上,ESG報告不是強制披露的,我們的目的是向投資者傳遞更多環境保護、公司治理、社會責任等這方面的信息,也希望在行業里起到示范作用。
反過來,ESG報告又有利于促進企業的發展。比如,公司治理好了,企業就能更健康,發展就更沒有后顧之憂。
“企業發展就像跑馬拉松,勻速狀態最舒服”
新華網:從2018年開始環保股整體表現欠佳,投資者對這塊也存在質疑。您怎么看待投資者對環保概念股的集體后撤?
凌錦明:確實從資本市場的表現也是泥沙俱下,很多企業的市值回撤特別快。但是,是在這段時間,我們公司的相對優勢體現得比較明顯。剛上市時,我們的市值在行業排在40名開外。近幾年,我們的市值排名反而上升了,去年排到前十名。我預計,今年年底有望排到前五名。
困難的時候,才能真正體現出哪些企業具備核心競爭力。首先,我們堅持圍繞著主業來做,心無旁騖,沒有去跨界投資,不跟風、不炒作,不去追所謂的風口,更不去賭運氣,我們做自己熟悉的事、擅長的事;第二,我們保持戰略定力,制定比較理性的增長速度,企業的發展就像跑步一樣,勻速是最舒服的狀態;另外,在風險管控方面,我們把財務的健康安全置于發展速度之上,當這兩者有矛盾沖突時,更看重財務安全。
新華網:假如投資者在未來五年內仍然對環保概念股“冷漠”,你們會不會調整策略?
凌錦明:我們一直跟員工講,經營企業就做好自己的事,業績是硬道理。企業在持續增長,財務又健康,經營又很安全,就不會被投資者放棄,企業的價值最終都會被發現。
新華網:時間會說話。
凌錦明:是的。
新華網:我看到您辦公室有很多馬拉松獎獎牌,馬拉松跑的最好成績是什么樣?
凌錦明:三個小時三十八分,是全馬,就是平均每公里五分鐘零幾秒。
長跑的很多觀點與企業經營理念非常相似。馬拉松對人的挑戰是從35公里以后,多數人在35公里的時候有一個“撞墻期”,就是到了生理極限。這時候很多人會選擇放棄,跟企業經營一樣。企業經營過程中一定會有很多艱難險阻,很多人扛不住就放棄了,然后企業就走下坡路了。突破35公里以后就覺得原來沒有想象中那么難。只要堅持住,最后還是能夠到達終點,企業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