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5月26日電? 題:一家幾十人的企業,何以頒發上千種資格證書?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鄭生竹
近期,江蘇英才職業技能鑒定有限責任公司被指亂發職業資格證書,嚴重擾亂技術技能人才評價市場,引發輿論熱議。
“新華視點”記者實地走訪發現,該公司僅有2間辦公室,20多人辦公,卻開發了1730個職業資格考試項目,宣稱已發證128萬張。
被指混淆概念、亂發“山寨證書”
近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鑒定中心、人事考試中心等機構發布聲明稱,接群眾舉報反映英才公司以“JYPC全國職業資格考試認證中心”名義頒發“注冊職業資格證書”,而該公司及其認證中心并未在行業主管部門備案,頒發的證書不屬于國家認可的職業資格證書。
南京一市民從英才公司花錢購買的“資格證書”。江蘇省人社廳供圖
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與考試中心、財政部會計財務評價中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執業資格注冊中心、交通運輸部職業資格中心、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局等15家行業主管部門也發布聲明稱,該機構自行設置的所謂職業資格不屬于國家職業資格,頒發的證書不屬于國家認可的職業資格證書。
英才公司對外宣稱是國內創辦最早、規模最大的第三方認證機構。英才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慶運稱,公司每年都會去市場監管部門備案,而申領的營業執照“一般經營項目”含有職業技能鑒定,沒有“許可經營項目”,因而無需向人社部門備案。
針對王慶運的說法,江蘇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說,市場主體在市場監管局備案不同于行業主管部門的備案,后者備案是指對其具體經營行為的監管,英才公司是有意混淆概念。此外,英才公司對外頒發證書的“JYPC全國職業資格考試認證中心”只是網頁,在市場監管部門和民政部門查詢不到登記或備案信息,不是實體機構。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職業資格證書是表明勞動者具有從事某一職業所必備的學識、技術和能力的證明。2017年,人社部經國務院同意向社會公布了《國家職業資格目錄》,目錄之外一律不得許可和認定職業資格,目錄之內除準入類職業資格外一律不得與就業創業掛鉤。
2021年11月,人社部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對《國家職業資格目錄》進行優化調整,發布新版目錄,共包含72項職業資格;并明確了相應實施部門或單位,除此之外,任何機構或單位不得自行設置實施職業資格(包括準入類和水平評價類職業資格),不得變相開展資格資質許可和認定,不得自行開展冠以職業資格名稱的相關活動。
“英才公司存在的問題是‘五假一真’,即假機構、假合作、假宣傳、假證書、假資質、真牟利。”江蘇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說,英才公司有意混淆職業資格認證和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的區別,變相開展資格資質許可和認定。
人社部職業技能鑒定中心聲明稱,英才公司頒發印有“全國”“職業資格”等字樣和國徽標志的證書,違反了關于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和企事業單位依市場需要自行開展能力水平評價活動,證書不得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全國”“職業資格”“人員資格”等字樣和國徽標志的相關規定。
20多人的企業做起上千種證書生意
記者注意到,2011年以來,人社部職業技能鑒定中心和一些媒體曾多次點名曝光英才公司違規開展職業資格認證。但令人不解的是,這家公司持續經營至今。
記者近期實地走訪發現,英才公司坐落在南京市新街口商圈的一處寫字樓里,僅有2間辦公室,20多人辦公。
王慶運說,英才公司1999年注冊成立,是行業為數不多的大型第三方認證機構,已開發1730個職業資格考試項目,合作單位多時達500余家,涉及全國30個省區市。
江蘇省人社廳職業技能鑒定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人社部等部委聯合發布的國家職業分類大典對職業名稱規范命名,而英才公司所頒發證書的職業名稱很多都是仿冒的,例如“造價師”模仿“造價工程師”。此外,英才公司還自行編造職業名稱,例如“導彈維修工程師”“部隊政治工作師”“警察管理師”“禁毒師”等。
江蘇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說,英才公司跨區域、跨領域開展培訓認證以規避監管。該公司在全國多地通過授權方式開展業務,合作單位中不少是地方職業院校,且很少在江蘇本土開展業務,有意規避屬地和人社部門行業監管。從該公司涉訴的裁判文書看,往往只能追溯到在外地合作的第三方。“他們很會鉆法律的空子、打擦邊球,精心設計了‘防火墻’,給調查取證帶來很大困難。”
英才公司開展對外合作的授權證書。江蘇省人社廳供圖
記者了解到,在政府部門備案的合規技能鑒定機構,考證費用一般不會超過500元,而英才公司收取的考證費大都在1000元以上,有的高達上萬元。公司對外宣稱已發證128萬張,即便按平均每張1000元計算,收入也近13億元。
江蘇省人社廳調查發現,英才公司還存在未經考試培訓直接賣證行為。近期一南京市民未參加英才公司任何培訓和考試,花費1400元,直接通過該公司官網購買到一張高級電機電器工程師注冊職業資格證書、一張全國職業素養等級證書,證書上均有名為“JYPC全國職業資格考試認證中心”印章。
記者了解到,江蘇省市場監管局正在對英才公司相關問題開展調查。
對“山寨證書”加大整治力度
今年3月,人社部發文稱,近段時間以來,一些機構和單位以新職業職業資格、職業技能等級等名義隨意舉辦培訓、評價、發證活動,亂收費、濫發證;一些機構和單位虛假或夸大宣傳,甚至假冒權威機構名義組織培訓、評價、頒發證書等,社會對此反映強烈。人社部正在對技術技能類“山寨證書”進行專項治理。
江蘇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認為,技術技能人才評價市場魚目混珠、“李逵退出、李鬼橫行”不利于穩就業,應加強政策宣傳引導,防止假消息、假證書誤導群眾。應該明確培訓考證的正規途徑和查證渠道,公開發布、動態調整考培機構名單,以便社會監督,提高透明度,減少信息不對稱。
業內人士建議,江蘇省有關部門要切實承擔主體責任,強化部門聯動加大打擊力度。對違規的考培機構納入信用管理、實施“黑名單”制,多部門聯合懲戒,改變當前違法成本低、約束不夠有力的問題。同時,完善法律法規,減少監管漏洞,明確未備案的考核鑒定機構有何法律責任,以及注冊的網頁、網名能否開展民事活動等。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當前就業形勢嚴峻,一些機構正是利用求職者的“考證焦慮”,才讓“山寨證書”泛濫有了空間。他建議,求職者個人和用人單位應提高辨別意識,區別職業資格證書和技能等級類證書,認準合規機構和查證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