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是連接青藏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和渤海的天然生態廊道,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但生態環境脆弱也是黃河流域最大的問題,過去水土流失嚴重,有“一碗水半碗沙”的說法。
近年來,黃河流域實施退耕還林還草、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經濟林提質增效、濕地修復等一批重要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效果顯著。
數據顯示,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面積已由監測以來最嚴重的45萬平方公里減少到23.13萬平方公里,同時黃河輸沙量大幅減少,區域已經歷史性實現了主色調由“黃”轉“綠”。
以山西為例,全省森林覆蓋率由2010年的18.03%,提升至2020年的23.57%,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黃河流域提升至25.25%。
于4月1日起實施的黃河保護法,將以法律形式繼續守護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為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注入強有力的法治力量。
被稱為“世界第一大黃色瀑布”的黃河壺口瀑布,近年來呈現季節性清流。拍攝壺口瀑布20多年的當地農民攝影師呂桂明說:“立法保護黃河,是天大的好事。只有加大保護力度,讓黃河流域的生態好起來,黃河水越來越清,我們的日子(就會)越來越好!”
監制:衛鐵民、呂夢琦
記者:趙陽、王學濤
報道員:賀宇軒
編輯:李妍
新華社對外部
新華社山西分社
聯合制作
新華社國際傳播融合平臺出品
【糾錯】
【責任編輯:王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