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6月28日電(記者岳冉冉)古生物學家的最新研究揭示了2.4億年前貴州龍的青春期發育。結果表明,更為強壯的前肢代表了雄性青春期發育結束后的“兩性異形”。該成果于近日發表在國際期刊《當代生物學》上。
長期以來,同一物種不同性別間的顯著身體差異被稱為“兩性異形”或“第二性征”,像鹿角、雄獅的鬃毛等,這些差異通常在個體成年后出現。
貴州龍是一種生活在2.4億年前的小型海生爬行動物,它的化石被廣泛發現于貴州興義和云南富源。貴州龍化石具有數量可觀和“兩性異形”顯著兩大特征,這使得研究它們的青春期發育成為可能。
發現于云南富源的貴州龍化石。(李強 攝)
通過對比幼年個體、青春期個體及成年個體骨組織,分析骨密度和生長速率,研究團隊得出了貴州龍在青春期快速生長的結論,獲得了貴州龍青春期發育開始和終止的信息:青春期雄性個體的肱骨逐漸形成了三角形中軸截面,而雌性和幼年個體肱骨中軸截面一直保持橢圓形。
貴州龍的肱骨形態轉變。(李強 攝)
“肱骨中軸形狀的變化對應著肌肉附著面積的增加,這表明雄性個體的前肢會發育得更強壯。”論文通訊作者、合肥工業大學教授劉俊解釋說,雄性貴州龍面臨巨大的捕食壓力和頻繁爭斗,前肢要承受很強的外力刺激,因此在青春期,它們需要前肢肌肉的發育。此外,強壯的前肢對于雄性個體的繁殖行為也具有優勢。
該成果由中國、德國、日本的古生物學家共同合作完成。
【糾錯】
【責任編輯:焦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