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子能機構近日發布日本福島核污染水處置綜合評估報告。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機構報告不能成為日方排海的“護身符”和“通行證”。
這份報告未能充分反映所有參加評估工作各方專家的意見,有關結論也未能獲得各方專家一致認可。機構因授權所限,沒有審查日方排海方案的正當合法性,沒有評估日方凈化裝置的長期有效性,沒有確證日核污染水數據的真實準確性,相關結論存在較大局限性和片面性。
無論報告內容如何,都無法改變日方未來30年將上百萬噸的福島核污染水持續向太平洋排放。日方的凈化裝置能否保持長期有效?國際社會能否及時掌握超標排放的情況?放射性核素長期累積和富集,會給海洋生態環境、食品安全和公眾健康造成什么影響?這些問題,這份報告都沒有給出答案。
12年前,日方因為福島核事故得到全世界支援。12年后,日方卻選擇經濟代價最小的排海方案,把核污染的風險轉嫁給全世界。將金錢置于人類生命健康之上,妄圖通過國際原子能機構報告證明排海的正當性與合法性、免除應承擔的道義責任和國際法義務,日方必然遭到國際社會反對。
?
策劃:劉加文
執行策劃:楊定都 徐倩 彭純
統籌:畢秋蘭 劉小軍
編輯:蔡嘯天 張明然?
海報設計:楊霽昕
?
新華網制作
新華社國際傳播融合平臺出品
【糾錯】
【責任編輯:張旭燁 吳軼楠
】